《十三邀》第八季第三集,许知远对话矿工诗人陈年喜。
节目开篇屏幕是黑的,一阵撕心裂肺的咳嗽声中,陈年喜嗓音沙哑地说:
“在现实面前,活着是首要的。”
图片来自《十三邀》
他的咳嗽声贯穿全场,像他生命的背景音。
这期节目一上线,直接封神!网友纷纷刷屏,有说节目像贾樟柯的电影,也有说是当代的《活着》……
其实,陈年喜的人生本身就是一部现实版的《活着》。
展开剩余91%图片来自《十三邀》
他1999年进矿,在地下上千米的矿洞中从事爆破工作,16年矿工生涯没挖出一克黄金却因尘肺病失业。
如今,回到陕西老家的他,靠写作和售卖山货维持生计。
不仅他的人生是《活着》的写照,他笔下的人物更是一个个现实版的“福贵”和“家珍”——他们从不谈论生命的意义,却在苦难中展现出惊人的生命力。
就像他在诗中写的那样:
“再低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。”
图片来自网络
01
认清了生活真相之后
依然热爱生活
阿哈,一个英俊的哈萨克小伙,头发倔强地立着,笑起来牙齿雪白。
他是牧民,也是矿工——起初在托里县城后面的山上放羊,之后来到矿上的选厂打石头,再之后又钻进几百米深的矿井出矿渣。
图片来自《摩托日记》
在暗无天日的矿井里,抬头看井口的那一小片天,成了他的精神出口。
有云飘过,算赚了;有鸟飞过,算惊喜;要是只有干巴巴的蓝天,也行——至少知道外面还有世界,孤独和害怕就少了几分。
命运给他“升职”成渣工,又狠狠开了个玩笑:一粒被风吹落的石子,吹着尖利的口哨,像子弹一样打瞎了他的一只眼。
阿哈不能再下井,只好重新回去打石头,但他没有怨天尤人,该干活干活,该看天看天。
图片来自《十三邀》
直到矿山被收购,工友们各奔东西。临别前,他推来一架子车的塔巴馕,让工友们吃了顿轰轰烈烈的“散伙饭”。
热闹过后,他挥挥手,戴上墨镜,骑着那辆坏了离合器的摩托车,像开飞机一样,飞驰在旷野里。
和从前一样英姿飒爽,和从前一样高兴。
他像戈壁滩上一棵被风吹歪又自己站直了的草,那昂扬的生命力,很刺目,很耀眼。
图片来自《摩托日记》
02
再低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
毛子是个“活地图”,在矿山脚下开家小旅店,顺便给外来掘金人带路找矿。
别人问他咋发财的,他咧嘴一笑:“带路呗。”“带啥路?”“找金子。”——就像叶尔羌河边那些带人找玉的向导一样,他靠的是对山地的熟悉和十几年攒下的经验。
他的“藏宝图”就藏在床头柜里——几十张手绘地图,有的崭新,有的已经泛黄,有的用钢笔,有的用铅笔,像一幅幅初学者的水墨画,却是他半辈子的心血。
高中毕业回来后他就再也没有出去,不是因为走不出去,而是因为真喜欢家乡的这片山。
图片由ai制作
黄金梦谁都能做,但真正能找到矿的,得靠毛子这样的人。大方向谁都知道,可具体到哪个山头、哪条沟里有货,就得靠他的“藏宝图”和一双脚板。
可惜,生命中的雨来得又急又凶——他从咳血到倒下,不过一个多月,最后的日子,瘦成一把骨头,还心心念念着自己的“藏宝图”,要将它托付给信任的人。
他信山,信路,也信人。最后,黄金没带走,黄栌棺材和一堆手绘地图,成了他留给这世界的全部江湖。
03
在现实面前,活着是首要的
矿上抢地盘,向来是刀光剑影的活儿。
两帮人打透了矿洞,炮声天天在脚底下炸,跟打仗没两样。
“打仗”嘛,有人赢,就有人输。
输的人被赢的人扒了衣服,反剪了双手捆在雪地里受罚。
挨了打不说,还被要求唱歌,唱得好才放人。有人唱《洪湖水浪打浪》,有人嚎《白毛女》,轮到年纪不算小的老头儿唱时,他一开口,整个矿区都静了。
图片由ai制作
他唱的是老越调《两狼山》中老令公出征那段:
今一天为父对你讲,
我儿们一旁恁要记牢。
双手接过来我的酒一盅,
多谢过夫人你来饯行。
这好酒不吃我要敬天地,
保佑俺父子大功成。
…………
沙哑的嗓子、悲怆的调子,像是从骨头缝里挤出来的。
后来才知道,他是个伙夫,给工队做饭的,家里没什么人,老伴瘫在床上,一个儿子很多年前被人贩子拐卖了。
他这哪是在唱杨家将?他唱的分明就是自己——出门挣钱的人,和出征打仗的人有啥区别,不都是在刀尖上舔血吗?
这世道,有的人活成了矿洞里的炮声,炸完就散;有的人活成了老越调,再苦的日子,也能吼出一嗓子苍凉。
老头儿没有名字,只是一个唱越调的人。
04
人间的风雨太多
但她从未沮丧过
初中刚毕业的曹小月像棵弱不禁风的豆苗,跟在叔叔老曹身后,背着一包袱杂货走村串乡。
村里人抢着翻她的包袱——有人图实惠,有人图热闹,也有人单纯想帮衬这个眉眼如画的小姑娘。那时候的她,连讨价还价都要叔叔帮腔。
跑江湖的小姑娘学得快,没过几年,就嗅到了比卖针头线脑更挣钱的生意——回收废旧钻头。
别人当废铁扔,她却盯上了里面的贵金属。其实她压根不懂怎么提炼,但赌的就是“有制造的,就一定有回收的”。
图片由ai制作
后来又倒腾起柴油机、发电机,翻新后当新的卖。矿山缺电?工厂断电?正好!她把二手机械卖成了刚需。
也在这条灰色产业链里,认识了那个改变她命运的男人——福建金矿老板。
福建人画的大饼太香:黄澄澄的金子,云雾缭绕的矿山,还有他眼里烧着的野心。小月押上全部积蓄跟他上了迭部深山。
五百米的矿洞挖空了钱袋,福建人跑路,工人闹散伙。绝境里,小月咬牙赌最后一炮,结果一炮轰出高品位矿脉。
命运在石头后面咧嘴笑了。
可惜矿山不讲道理。矿脉一般只有一条或两条,你打到了这里,别人也打到了。一群狼,吃的是同一块肉。
福建人被竞争对手的炸药炸得“比矿石还碎”。有人说意外,有人说是局。小月把赔偿金送回福建人老家,再没回头。
后来听说,她在远方带着个孩子继续做生意。赚了赔了?没人知道。
是啊,人的命运起起又落落,但人总要活下去。
这些普通又独特的生命都来自《人间旅馆》。
《人间旅馆》
作者:陈年喜
19个奔命故事,19种真实人生,如刀子与星光,剖开奔走在求生路上的普通人悲壮残酷的生活。
相信很多人都问过自己:我为什么活着?人生究竟有何意义?
甚至有人认为《活着》里的福贵活得太“没意义”——既不追问时代对错,也不思考人生价值,只是像野草一样顽强地生存。
可是,认真活着本身不就是意义吗?
当下,我们很多人似乎都陷入一个怪圈:每天被各种宏大叙事裹挟着前进。全球经济走势、国际局势变化、阶层跨越焦虑……这些话题成了“真理”,让我们误以为不关注就不够“深刻”。
但讽刺的是,正是这些“远方的哭声”,让我们渐渐忽视身边真实的人以及眼前真实的世界。把日子过成具体的样子,似乎成了我们最稀缺的能力。
图片来自《攻壳机动队》
可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,我们最需要就是认真生活的勇气。
就像《人间旅馆》里那些平凡而朴素的劳动者一样——他们为了生计四处奔波,可能永远说不出活着的意义,但他们用双手创造的生活,本身就是最好的回答。
这些真实存在的普通人,给了我们最温暖的治愈:
活着不需要宏大的理由,认真过好每一天,努力不让自己变成讨厌的样子,就是最大的意义。
日剧《我要准时下班》里有一段台词:
“我想准时下班喝个啤酒、看看电视剧、和喜欢的人聊聊天、如果能享受这样的时光,我觉得就很好了,可能大家会觉得都是小事,不过对我而言这就是最大的幸福了。”
图片来自《我要准时下班》
其实,这些被称作“小事”的内容,恰恰构成了生活最珍贵的部分。
不必追问意义,也不必焦虑未来,更不必每个人都活成哲学家。
专注自己,靠自己的双手活着,好好吃饭、好好睡觉、好好爱身边的人,过好具体的每一天,你就是很厉害的大人啦。
发布于:浙江省网眼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